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中外合作办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

时间:2014-08-22 09:02 点击: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整体比较先进,其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学术自由、倡导个性发展的教育传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独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经验。美、英、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合作者中占据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整体比较先进,其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学术自由、倡导个性发展的教育传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独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经验。美、英、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合作者中占据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应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他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1.转变观念、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

  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指导思想。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把引进优质资源放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首位,二是要全面理解“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特点。美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可概括为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2]英国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特色则体现在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辨能力,教学内容注重多学科知识交叉,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有效利用和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成功经验,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而整合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引进的国外大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嫁接到我国现行的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中,整合出富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规格接轨的课程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应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有清醒认识,并积极配合参与其中,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能够真正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2.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中国传统教育受儒家教育思想影响颇深,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决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定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与创新教育寻求思维的开发与能力的发展相违背。与此形成对照,西方教育在文艺复兴时期就产生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注重人的自由、理性,重视现实世界。20世纪初以来,现代教学思想的首要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塑造的客体;尊重学生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3]起源于西方的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都强调了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唯有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才能形成知识的内化,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小组活动是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要充分发挥班级规模较小、教学条件较好、引进原版教材,外方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优势,从与外教的经常性近距离接触中感悟西方“教与学”的文化,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以上海电力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教师授课为例,外教的课堂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例证丰富、实用性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并用,有效发挥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感悟理解新知识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等等。上述特点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借鉴。要用好班级规模较小的优势,积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因材施教,鼓励发掘潜能张扬个性;要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启发学生对知识主动追求为主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散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3.走出去、请进来,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学管理队伍

  一支拥有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学与管理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用足用好外方合作院校的条件和资源,培育队伍。

  一是“走出去”。针对项目应成立由合作办学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尽早组织安排工作组成员到对方学校轮训、进修学习、参与课题研究,力争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对合作方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考核评价体系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使他们有机会亲自体验感悟其办学理念,运作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和异国文化。国外的经历会引发他们对“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为什么要引进?”“如何引进?”等一系列问题的观察思考,育人理念、管理理念得到更新和升华。通过学习借鉴与融合,必将带来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学生管理与评价的变革,形成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经过“走出去” 的洗礼,这样一批人将成为倡导并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二是“请进来”。聘请合作方在国内外有影响、有重大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担任中方学校的兼职教授、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指导带领科研团队,直至担任院系行政领导。对此,学校人事部门要按国际惯例创新师资队伍聘用机制,从突破制约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入手,在完善合同制管理的基础上,尝试项目聘用、兼职管理等多样化的聘用形式,从人事制度上为外籍知名学者的“请进来”开绿灯。

  三是通过“助教制”培育新人。外方每学期都会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就约定的引进课程委派专业课教师前来授课。选派好学上进的青年教师担当外方教师的助教,协助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普遍做法。实践表明,通过较长时间的跟班听课,探讨问题交流协作,中方助教对外方教师的敬业精神与科学态度、教学理念与管理方法、个人知识结构、科研项目密切结合企业需求等等印象深刻,受益颇多。可以说,“助教制”也为教师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搭建了平台,有利于激发思考问题、形成改革传统教学的动力,并最终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